OA办公系统 数字化校园系统 信息公开 校友服务 邮件系统 加入收藏

青春足迹印红土 思政课堂“活”起来:人工智能学院学子在行走中传承大别山精神 践行支点担当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5点击数:

本网讯(通讯员 刘雪琴 文/图)这个暑假,人工智能学院“与光同行”志愿服务队踏上荆楚红色热土,以“学习大别山精神,青春建功支点建设”为主题,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场馆、融入社区基层,通过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服务式的实践活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访圣地溯源铸魂:纪念园里沉浸学习党团课中坚定信仰

实践首站,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红安县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肃立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恢宏的历史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幕幕场景复原,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让队员们深受震撼。队员们通过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场景,深入了解了鄂豫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武装斗争的光辉历史。纪念馆中展示的苏区军民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事迹,正是大别山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有力印证。

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朱珺以“传承大别山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现场党课,结合苏区历史深刻阐释了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随后,乐雨婷同学在革命旧址前,面向团员青年讲了一堂“从大别山烽火看青年使命”的主题团课,号召大家将学习感悟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置身历史现场,聆听专题党团课,同学们的思想受到深刻洗礼,信仰之基更加牢固。

进社区播撒火种:红色精神进社区童声嘹亮传薪火

走出大别山,志愿服务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队员们走进格林东郡社区,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别山精神”主题宣讲。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大别山革命先辈坚守信念、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阐释“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精神内核。活动特别设置了“童声里的红色记忆”环节,组织社区小朋友上台讲述自己了解的红色故事,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传递着信仰的力量;带领孩子们学唱经典红歌,《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旋律在社区回荡,嘹亮的歌声点燃了现场氛围,在互动中让大别山精神悄然浸润心田。“听大学生讲革命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唱红歌,感觉特别有意义,这种形式让红色教育更生动、更入心。”格林东郡社区党委书记熊金莲表示。这次宣讲,不仅点燃了社区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也锻炼了实践队员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大众语言的能力,为夯实“精神支点”贡献了青春力量。

担使命志愿讲解:辛亥馆里青春发声传播红色文化强音

多名队员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担当志愿讲解员。他们身着志愿者服装,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辛亥首义的光辉历史,介绍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为了讲好这段历史,队员们提前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打磨讲解词,力求准确生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游客,他们灵活调整讲解方式,将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游客在参观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学生讲解员张梓熙表示:“站在历史的见证地,为人们讲述先驱们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行走的思政课:知行合一强担当青春建功新时代

从纪念园学习的“沉浸铸魂”,到社区宣讲的“润物无声”,再到志愿讲解的“青春发声”,实践团成员们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历史的现场触摸信仰的温度,在服务奉献中体悟肩上的责任。他们将学习大别山精神与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使命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指导老师、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朱珺总结道:“这次‘行走的思政课’非常成功。同学们在红色热土中汲取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大别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希望他们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和坚定的信念,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当先锋,积极投身‘支点建设’的宏伟实践,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高苗苗